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蘆洲分局
  • 推到:facebook

旅遊景點 蘆洲區

  • 發布日期:103-09-09
  • 發布單位:蘆洲分局

昔日「澤國水鄉」已成「賓士之鄉」,目前蘆洲已是一處高樓林立、工商發達、公共設施完善的繁榮市鎮。


總 面 積 :8,2平方公里(部函堤外行水區,實際總面積6.96平方公里)
總 戶 數 :68847戶
總人口數:199502人
總 里 數:38里
總 鄰 數:727鄰
備註:資料時間103年09月份


 

  蘆洲區地處臺北都會區近郊,交通便利,外來人口眾多。民國七十年三重疏洪興建完成,加上蘆洲具體都市政策及都市計劃的陸續完成,蘆洲得以快速發展。昔日「澤國水鄉」已成「賓士之鄉」,目前蘆洲已是一處高樓林立、工商發達、公共設施完善的繁榮市鎮。

 

 

過去的蘆洲

  蘆洲原為淡水河畔的一片沙洲,河岸蘆草叢生,魚蝦悠游其蘆洲原為淡水河畔的一片沙洲,河岸蘆草叢生,魚蝦悠游其間,每吸引鷺鷥群集覓食,所以又得名「鷺洲」間,每吸引鷺鷥群集覓食,所以又得名「鷺洲」,而每當蘆葦花盛開季節,花絮隨風徐徐飛揚,白鷺鷥自由翱翔低空而過,配上淡淡的黃昏夜色,這一幅大自然景象,令人情不自禁油生思古之幽情,也蔚為淡水八大奇觀之一。民國9年,日本人在此設立「鷺洲庄」,直到台灣光復後才改名為「鷺洲鄉」,當年轄區涵蓋現今的三重一帶,民國36年實施分治,政府也正式將本地命名為「蘆洲鄉」,隨著社會變遷與人口遽增,民國86年10月6日改制為「蘆洲市」,成為臺北縣第八個縣轄市。

 

 現在的蘆洲

  加上捷運蘆洲支線也趕在同年完工通車,蘆洲區可望脫胎換骨,並順勢躍登為一座最具發展潛力的衛星都會。現在蘆洲自民國70年施設二重疏洪道完工通車,並經服務團隊群策群力推動都市計畫,另通盤完成排水系統改善工程,與軟硬體建設等市政藍圖,終於揮別水患夢魘。

  「水鄉澤國」臭名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如雨後春筍到處林立,公共設施亦漸臻完善,尤其,民國99年,臺北縣改制升格為直轄市,加上捷運蘆洲支線也趕在同年完工通車,蘆洲區可望脫胎換骨,並順勢躍登為一座最具發展潛力的衛星都會。

 

 

 

地理環境/地名緣起

和尚洲-本區宛如一個平行四邊形,周邊都由河溝環繞,遠方另有壯麗的觀音山環抱,山光水色渾然天成,引人入勝。  蘆洲區位於臺北盆地西北部,淡水河下游西岸。東北隔淡水河與臺北市士林區社子島相望,西接五股區,東南與三重區毗鄰,地勢低平,由東南向西北漸低,略向西北傾斜。蘆洲為大漢溪與新店溪兩溪沖積沙洲,土壤肥沃,適於農耕。在淡水河及觀音山的環抱之下,山光水色渾然天成,是一處適於人居之處。地名緣起早年,蘆洲是由河流沖積而成的一片沙洲,又地勢低漥,以致水患不斷,居民被迫與河流爭地,就像是棲息於河川上的人家,因此,蘆洲最早取名為「河上洲」。至於,「和尚洲」這個別名,則首度見諸於淡水廳誌,依據文史記載,清雍正年間(約十八世紀中葉),當時地主為了減免稅糧,每把土地獻贈給廟宇,隨後以佃農身分租回,所以,早年蘆洲的土地大多交給關渡一帶的僧侶代管,僧侶的閩南話叫「和尚」,正好與「河上」諧音,所以「河上洲」又名「和尚洲」。就地形地貌而言,本區宛如一個平行四邊形,周邊都由河溝環繞,遠方另有壯麗的觀音山環抱,山光水色渾然天成,引人入勝。

 

蘆洲李宅

  「蘆洲李宅」為佔地1,200餘坪的四合院老宅,因深具歷史「蘆洲李宅」為佔地1,200餘坪的四合院老宅,因深具歷史文化價值,內政部在七十四年將其訂為國家三級古蹟,列管保護。文化價值,內政部在七十四年將其訂為國家三級古蹟,列管保護。蘆洲李宅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距今已將近百年,是蘆洲極具代表性的農村住宅,碩大土紅色的建築就像城堡一樣,固執的為往昔農村生活作著見證。
  全厝建築模式採三進兩落四護龍的形式,特色是房間多,共有九廳、六十房、一百二十個門。馬背型屋脊未多彩飾,古拙撲實,與一般南方燕尾屋脊不盡相同。尤其是正廳門上門額的「外翰」和門神彩繪,據說是清光緒皇帝派令題繪的,極具古蹟保存價值和意義。在近代歷經社會變遷及家庭組轉換,蘆洲李宅是難得 保存完整的民間古厝。對於已忘卻或是從來未曾經歷農村生活的新新人類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活生生的鄉土文化教材。

 

湧蓮寺

  湧蓮寺廟宇建築體座採用現代式建材與裝飾手法,其中又使用不少傳統素材及匠藝,都是湧蓮寺廟宇建築中現代與傳統包容兼蓄的特色落於蘆洲市街中心的得勝街與成功路口,整體建築為前半部的湧蓮寺與後半部的懋德宮合祀型態的廟宇,早期以傳統閩南式平面四合院式廟宇建築,歷經日治時期大正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以及民國五十五年的兩次重建,現行建築主體則是民國七十年再次擴建,成為以鋼筋水泥為主體的現代樓宇寺廟。

  湧蓮寺座向採坐北朝南方向,格局方正,依據縱身中軸線成左右對稱分布的原則,整體建築空間仍沿襲傳統臺灣佛寺的規矩,如山門、水池、前殿、拜殿、正殿、後殿、天王殿、三寶殿、凌霄寶殿、鐘鼓樓、廂房金亭等相當齊全。湧蓮寺在各殿屋頂結構上採用大量的歇山頂及重簷形式屋頂,予人崇高華麗之感。在各殿使用各種造型的藻井,成為湧蓮寺的最大特色。湧蓮寺在廟宇內外裝飾主要採用剪黏泥塑、彩繪、木雕、石雕等方式,最特殊的技法是有為數不少的飛天樂伎雀替,在其他寺廟尤為罕見,在後殿懋德宮前方,裝置了佔滿壁面以鄭成功史蹟為主的青銅浮雕,中間為「荷蘭降鄭圖」,左右各為延平郡王簡傳、鄭成功坐像,懋德宮沿革志等,這種以大片現代化式青銅浮雕裝飾的作法,在臺灣廟宇中也十分少見。湧蓮寺門外兩側各立一尊佛教護法神,左韋馱柱杵,右伽藍持槍托塔,高度近一丈,全身青銅精鑄而成,造型威嚴有力,雕塑技藝精湛,是不可多得的現代青銅塑神像作品。縱觀湧蓮寺整體建築,在現代化建築主體中,也大量保留了傳統道廟的題材來裝飾,大量採用現代式建材與裝飾手法,其中又使用不少傳統素材及匠藝,都是湧蓮寺廟宇建築中現代與傳統包容兼蓄的特色。

 

忠義廟

兩壁以大理石鐫的當代鹿港各大書畫家,名詩人的字畫詩句,更是深深吸引人的視線。  忠義廟於乾隆五十五年,自大陸泉州分香來台 ,初時並無立廟,以爐主制在民家輪流供奉, 道光三年始建廟奉祀 。刻廟貌金碧輝煌,華麗無比,正殿有繁複精細的木作神龕,兩壁以大理石鐫的當代鹿港各大書畫家,名詩人的字畫詩句,更是深深吸引人的視線。

  忠義廟主祀池府王爺,本奉祀於五股鄉洲後村,民國三年興建,民國73年為配合政府闢建二重疏洪道,遷至蘆洲市長安街,及今忠義廟所在地,成為附近十餘里民信仰中心,廟口小吃,更是重劃區鼎盛夜市,成為本地一大特色。

 

 


資料來源:新北市蘆洲區公所、湧蓮寺生活資訊網、忠義廟城鄉台灣

單位: 秘書室  管理人: 呂韋廷  電話: (02)2281-5199